当前位置:工控会员企业> 首页 >新闻中心>学习先进,拓展思路,加快发展仪器仪表

宇通仪表用户评论

用户评级:

口碑:635 高于平均:1.00%

人气:1954784 高于平均:5.00%

收藏:0

联系我们

名称:重庆宇通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地址:重庆市北部新区黄山大道中段66号

邮编:401121

电话:17723570090 023-67300829 /023-67301997

传真:023-67300820

网址:http://www.cq-yt.com

Email:yutong@cq-yt.com

在线反馈

本网站信息涉及广告内容!

学习先进,拓展思路,加快发展仪器仪表

重庆中智联仪表集团董事长岳周先生在海南三亚显示与控制仪表专业委员会三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供稿:重庆宇通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根据大会的安排,让我代表重庆中智联集团以及宇通仪器仪表公司作一个发言,我们非常珍惜这次机会。下面,由我向大家汇报一下中智联和宇通公司的产业状况和一些发展思路,汇报的题目是《学习先进,拓展思路,加快发展仪器仪表》。对的地方权作引玉之砖,错的地方请大家批评。

中智联现状

重庆中智联仪表(集团)有限公司投资为1.2亿元人民币,占地面积72000平方米,位于重庆北部新区高新园。专业从事智能化仪器仪表、过程控制系统、控制软件、成套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属国内规模较大、技术领先的专业自动化仪器仪表企业。
重庆中智联仪表(集团)公司是重庆宇通、海王、伟岸、东电四个公司的联合形成的新型的仪器仪表企业。应该说,企业联合这种形式,是符合仪表产业实际,克服散而小,小而全,加快做大做强仪器仪表企业的有效方式。大家也认识到,单个企业仅凭自身实力,很难实现产业链的衔接,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如此快速发展。

中智联发展思路

最近,中智联一班人根据企业的现状,总结经验,找到问题,初步拟定了一些思路,其中包括战略发展方向、中长期产业目标、提出了产业发展的方式方法。
中智联的发展战略定位是:借力重庆高新区优势发展环境,搭建中智联仪表产业集群,以产品种类和专业技术为核心,以资本为纽带,快速形成中智联属下的完整的仪器仪表产业链,由虚变实,由实变强,由强变大,争取把中智联建设成为国内门类较全、规模较大的仪器仪表企业。
这是个比较高的定位,为什么要高定目标,一个原因是大家都有发展的愿望,另一个也希望大家多想大的发展问题,这样一些小的问题就好办了;中长期的发展目标定得高一些,短期的产业目标就容易得到解决。中智联的建立,为仪表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型模式,企业联合也为中智联搭建了一个新的产业平台,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我们应该珍惜和利用好这个平台,把握好发展时机。
中智联的发展目标定位是:以产品种类和专业技术为核心,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形成有效的实质性的资产股本结构,建立起有效的资产运行机制,尽快准确和统一企业文化价值取向,加大力度研究促使股东经济利益纽带更加紧密的办法和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方法,尽快进入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下的企业运行状态,达到企业有利、产业进步、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
产业发展目标的定位,是针对目前仪表企业、特别是民营仪表企业的公司结构和治理方式存在的问题提出来的。仪表企业的现状是散而小、小而全,单兵作战。企业联合重组有利于加快企业发展速度,增强竞争力,也有助于产业良性发展。但这种联合不能是虚的,只有由虚变实,才能由实变强,由强变大。发展目标的核心问题是找到股东经济利益纽带更加紧密的办法。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方式,利益分配方式的不同,就表征了企业文化的不同。这些东西要准确和统一,股东经济利益最大化是核心,也是企业能够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

发展措施

在做好现有产业的同时,要精心选择和打造优势产品种类专业,在经营模型的转换,创新方式的变革,生产手段的更新上多下气力,多投资金,争取在发展目标期内产生一些市场上具有高占有率的产品。目前中智联已有几个产品在国内市场有较高的占有率,但相对国外同类产品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要承认差距,学习先进,花大力气来缩短差距。
发展措施的另一个关键点是进一步扩充仪表种类品种及产业链,仅靠几家企业很难做到这点,因此要借力重庆高新区优势发展环境,依托政府对仪表企业在政策,资金,土地等方面的支持,借力各级学会协会的帮助,以产品种类和专业技术为核心,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参资入股,快速建立起一条的新型仪表产业链,形成中智联属下的以股东利益为纽带的仪表产业群。第一步要对单个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理顺关系,第二步要形成集团内部的股份制结构,第三步要吸纳优良资本、优势产品以及相关企业入股,把企业运作,产品运作,资本运作三者结合起来,形成一股合力,推动产业发展目标的实现。
2007年中智联的销售为2.5个亿,是一个不高的水平,政府的要求是一个25亿的盘子,差距还很大。中智联企业要取得突破性发展,必须根据产业发展战略,认真落实好上述发展目标。实际上,这个目标是对中智联模式正确的地方进行放大,对其不完善的地方进行修正,是对该种模式的改进和提升。
中智联面临向上发展的良好契机,企业要拓展思路,抓住机遇,解决好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则将极大地拓宽发展空间。

宇通公司介绍

宇通公司是中智联下属的成员之一,成立于1989年,今年是成立的第二十个年头。20年来,一直从事控制室仪表的研发、生产、销售。公司的主要产品有控制系统,包括DCS,现场总线以及一体化小型控制器;也有多个系列的信号处理仪表;还有生产一些控制室盘装仪表和辅助类仪表。
一个有20年历史的公司,在民营仪表企业中应该算老公司,冷静下来总结一下,感觉到最重要的还是两个字,学习。
我们感觉到,要做好自己的企业,首先要研究和学习国外的市场方法,定准赢利方式,第二要研究和学习国外的创新方法,定准产品开发方式,第三是要研究和学习国外的量产方法,定准生产组织方式。

一,市场方式:

我们感觉到,国内仪表企业的市场方式大部分为直销,销售人员都有各种提成和财务费用。报表反映的收入包含了商务环节的销售成本。产品价格也要附加这些成本,因此形成产品出厂价格的增高。
大家也很清楚,国外仪表企业一般采用分销,销售费用低,销售收入基本上反映的是产品的收入。这一点反差很大,可能也是差距之一。福建的仪表企业在国内先走了一步,采用分销的方式使企业做得非常成功,究其原因,他们都是香港的独资或合资企业,市场方法就可能先进很多。
我们也感觉到,国内仪表的定价,都是以国外产品的美元或欧元定价乘以汇率,再加关税来作为参考的,因此定价很高,如果国内人员工资以1500~2500元人民币计,国产仪表产品的人工成本不高,毛利很丰厚,门槛很低。相反,国外企业的产品价格,用他们本国的货币来表示,产值只有我们的1/10或1/12,如果人员工资以4000~6000美元或欧元计,人工成本很高,如果没有很大的批量和很高的劳动生产率来摊薄固定成本,企业将很难维持生存,应该说,仪表行业在国外是一个门槛很高的行业。
应该看到,汇率差虽然是我们的优势,但它的下面掩盖了我们的一些问题,比如,同一类仪表,国外一个国家只有一两家在做,我们却有几十上百家在做,相反,产品的产量是倒挂的,几十上百家仪表厂的产量可能不如别人一两家的产量,就算产量相等,用的人数和管理班子的套数也就比人家多了几十倍。摊在每一台仪表上的很高的固定成本,现在还可以用汇率差来消化,但是随着人民币升值加快,进口产品的降价也在加快,再加上我们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加快,这种优势就会减少甚至消失,市场就会越多地向国外企业倾斜。
基于上述一些认识和考虑,从2005年3月开始,我们开始改直销为分销,执行合理利润下的较低的产品代理价格,力图利用好汇率差还比较大的这几年时间,靠增加销量来摊薄单台产品的固定费用,以取得比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实际上这是一个向国外仪表企业经营思路和经营方法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对内增强企业活力,对外增强竞争力的过程。这个过程还是相当复杂的,也存在着较大的风险,要做到内部统一,更要扼守诚信,保护好甲方市场价格,还要得到市场的理解和支持,这个运作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学习过程。

二,创新方式

我们感觉到,国外的产品技术一直发展很快,原因不光是投入多,手段强,而且还要有准确的技术目标。产品技术不能光有,重要的是一定要比对手的产品技术更好,做到成本低,指标好,而且生产能够自动化。所以产品技术目标的核心,是一定要使产品达到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胜出的要求。在这种要求下,产品技术目标的定位成为企业的重要的决策之一。
在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目标思路的同时,还要学习他们先进的技术实现方法。国外很多大型企业流行的委托定制和购买优势专业技术的方法,加快了产品研发速度,保证了技术的前沿性。企业自身的技术研发队伍,可以集中精力发挥好自己的核心技术优势,也可以转变职能,定准产品技术目标,在技术市场的层面上组织、推进整个产品的开发。这是一种高水平,快速度,而且低成本的技术实现方法,也有助于提高自身的研发队伍的技术水平,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又好又快。
另外我们也认为,产品技术本身是一种知识,学习和借鉴先进技术,掌握产品技术的发展信息和趋势,也是对知识的学习。产品技术的难度在两头,一头是传统基础技术,一头是现代新兴技术,特别是产品基础技术的好坏,决定了产品品质的好坏,我们与国外产品品质的差距最大的地方,也就是在传统基础技术的差距上,它的难点是需要大量的实验数据,结果也不一定是唯一的,因此应该秉持勤奋严谨的科研精神,克服浮燥,不能碰到问题就饶过去,加大力气进行不断的探索。

三,生产方式

我们从多年的产品生产过程中逐渐体会到,产品质量要达到与国外相当的水平,企业配置的制造设备和检测设备,就应该达到国外企业相当的水准,使用先进的设备来实现先进的工艺,否则产品质量就难以过关。这是一个硬门槛。
另一方面,随着经营方式和技术创新方式的改变,产能必然增加,要满足市场要求,也只有对生产方式和工艺进行变革,才能跨过这个门槛。
还有目前经济社会已经进入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的转型时期,对环保节能、劳动力成本和生产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大环境的改变,企业生产方式也必须改变。这是一个软门槛。这种改变的趋势将是长期和持续的,这个门槛也会越来越高。应该说这是社会发展从客观上对企业的<
发布时间:2008年3月31日 10:49 人气: 
更多内容请访问(重庆宇通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我来评价

评价:
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