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筑梦,智造未来∣第四届智能制造创新大赛(制造业+AI赛道)总决赛圆满落幕
供稿: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4年12月11日,第四届智能制造创新大赛(制造业+AI赛道)总决赛在深圳研祥科技大厦圆满落幕。本届“制造业+AI”赛道决赛在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联盟指导下,由研祥高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广东省工业边缘智能创新中心携手多方力量共同举办。
决赛共有来自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全国各地的30家参赛团队,大赛组委会邀请了来自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科研院所、领军企业、投资机构等权威专家学者共同担任本次比赛评委,大赛采用线下“路演+答辩”的形式,各评委从技术领先性、方案创新性、商业前景、现场表现等多个维度对30个决赛项目进行了专业、细致的评审,并由公证处全程公证,决赛共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6名、创意奖5名、最具投资价值奖3名、优秀奖20名。现将获奖名单公布如下,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第四届智能制造创新大赛(制造业+AI赛道)
总决赛获奖名单
一等奖
无锡雪浪数制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数字底座的“通专融合”工业大模型在高端装备的决策优化应用
二等奖
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
基于数字孪生的智能化高压开关装配产线
武汉华工赛百数据系统有限公司
融合多模感知与人机协同的智能分拣系统
北京谛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模块化泛工业场景分布式声振融合智能监测与智能诊断传感网络
三等奖
武汉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AI的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AIPros工业知识图谱解决方案
新疆天池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AI赋能数智矿山解决方案
深圳市润丰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自研基于多模态人工智能的水泥生产智能控制
中国汽车工业工程有限公司
SolutionX互联智造平台
广域铭岛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垂域大模型的离散制造AI工艺专家系统
创意奖
四川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TCN算法的气流式烘丝机出口水分智能控制系统研发
江苏海岸线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制造业新质生产力工具-数字工程师
智昌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智昌匠心工业大模型物料齐套和售后服务系统
浙江大胜达包装股份有限公司
X-FUN智能包装设计平台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
基于大语言模型的面向激励型电力需求响应的含CCUS的零碳离散制造系统
最具投资价值奖
北京谛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模块化泛工业场景分布式声振融合智能监测与智能诊断传感网络
无锡雪浪数制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数字底座的“通专融合”工业大模型在高端装备的决策优化应用
宁夏巨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深度学习的机器视觉识别检测单元
优秀奖
途普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基于知识图谱的工业制造AI质量智控平台
浙江义利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基于AI算法的刀具质量监测与SOP分析创新应用
西安航天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工业大模型的智能制造设备预测性维护解决方案
浪潮通用软件有限公司
浪潮海岳MOM制造运营管理平台
联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金属新材料智能检测系统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SGMW新能源汽车全时全域在线预警质量分析平台
浙江西图盟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视觉涂装表面检测系统
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风电智能故障解析专家系统
上电智联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工业元数机加工产业链智能调度接单平台研发及产业化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
基于大语言模型的面向激励型电力需求响应的含CCUS的零碳离散制造系统
四川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TCN算法的气流式烘丝机出口水分智能控制系统研发
北京金风慧能技术有限公司
多源数据融合的风机故障预警与诊断技术研究及应用
深圳市双合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数据驱动的机电设备故障智能诊断与预警平台
浙江大胜达包装股份有限公司
X-FUN智能包装设计平台
徐工汉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面向复杂场景的高级生产计划与排程解决方案
江苏海岸线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制造业新质生产力工具-数字工程师
智昌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智昌匠心工业大模型物料齐套和售后服务系统
宁夏巨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深度学习的机器视觉识别检测单元
华院计算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认知智能的连铸质量闭环管理系统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东有限公司
面向轮胎行业的AI视觉检测技术研发及应用
从本届决赛路演项目可以看出,不管是项目路演水平还是创新性都体现了智能制造业领域的高水平,整体呈现出参赛项目数量多、技术含量高、涉及领域广的特点。今年大赛项目将高精尖技术运用到制造当中,展示了AI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新方法、新思路、新理解,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未来,研祥集团将继续推动制造业与AI的深度融合,通过引入AI技术,实现企业生产过程的优化和智能化管理,激发制造企业的创造力与改善力,探索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和新路径,助力加快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创新发展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