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描述
往返竞速跑、足球对抗赛、机器人格斗……首届具身智能机器人运动会近日在江苏无锡举行,150多台机器人“选手”在运动场上展开比拼。此前的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引起广泛关注,北京今年还计划举办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
从跑“半马”到运动会,机器人为啥要扎堆搞体育?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首届具身智能机器人运动会上的2V2机器人足球比赛,红蓝双方机器人在模拟绿茵场上攻防交替,贡献了“脚后跟进球”“中场射门”等名场面;投篮比赛中,机器人“铁墩”手腕轻扣,十投全中赢得满堂彩……
“体育竞技提供了复杂多样的真实场景,对机器人来说意味着从感知环境到信息分析、再从实时决策到运动控制的考验,这正是机器人研发需要的。”在清华大学计算机博士、体育部博士后李晨曦看来,体育竞技是机器人技术理想的试验田,也是机器人迈出实验室、走向真实生产和生活的重要一步。
国际大赛一直是高新科技的试验场。从奥运赛场的计时系统、高速摄像机,到网球“鹰眼”、世界杯VAR(视频助理裁判)技术,人类不断将新技术应用于体育。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一名观众的感言一语中的。机器人比赛,正是一种科技综合测试。
“为什么搞体育?”江苏一家科技企业人形机器人事业部副总经理郭大宏说:“就是为了把机器人性能设计得更稳定可靠,向应用领域拓展。”马拉松的耐力、格斗的对抗、运球的走位,模拟了现实中复杂的动态环境,考验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环境感知、能源管理等综合能力。
竞技体育为机器人研发测试走出“一条路”,也为机器人走近大众、走向市场打开“一扇窗”。
科技创新也需要“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玄智(深圳)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赛事总监王奕涛说:“大家都在寻求突破,这次运动会能把这么多机器人研发企业的尖端科技进行集中展示,无疑可以助推前沿信息交流和技术整合。”
利用体育赛事的高关注度和娱乐性,推动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大众视野,对消除公众的技术距离感、提升社会认知度也是一大利好。
多家参赛企业负责人坦言,希望借比赛为自家机器人争取更多曝光,拓展应用场景,发掘更多潜在市场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