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交通运输部网站发布《关于发布《公路水路安全应急信息交换》等45项交通运输行业标准的公告(交通运输部公告第34号) 交通行业标准《汽车驾驶训练模拟器》(JT/T 378-2022)代替原标准号JT/T 378-2014,并于2022年9月9日起实施。 本行业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和思路如下:
扫码免费获取新国标行业报告
标准修订背景介绍
为规范和促进驾驶模拟器在驾驶培训行业的应用,原交通部于1998年组织制定了交通运输行业标准《车辆驾驶培训模拟器通用技术条件》(JT/T 378),2005年和2014年先后修订,在模拟器分类、结构组成、以及相应的功能和技术性能等方面不断完善,标准名称也调整为《汽车驾驶训练模拟器》。近年来,汽车驾驶培训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管理要求发生了新的变化,随着信息技术和虚拟仿真技术的不断提高,交通运输部2020年再次启动修订工作,结合现状开展调研,对国内驾驶培训机构、学员和驾驶模拟器生产企业进行广泛调研及验证,历时一年半终于完成本次修订工作。
新标准的发布是结合了当前汽车驾驶培训模拟器的技术发展,规范了汽车驾驶培训模拟器的使用要求,强化了汽车驾驶培训模拟器计时培训管理、培训效果评价等功能要求,对驾培行业规范、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驾驶模拟器的行业现状
从2010至2020年近11年来,我国驾培机构配置驾驶模拟器的数量逐年增长,如图1所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驾培机构共配备了125,509台驾驶模拟器,相较于2010年增长了9.7万台,约4.5倍。其中,被动式驾驶模拟器为33,713台,占比为26.86%。主动式驾驶模拟器是驾培机构的主要选择。
目前,国内开发驾驶模拟器的企业有数十家,生产厂家众多,产品质量更是参差不齐。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首先在驾驶模拟器技术性能方面,不同品牌的驾驶模拟器技术性能存在较大差异 ,动态特性和视觉模拟,真实感和沉浸感普遍不足。 其次,驾驶模拟器的训练功能方面,模拟训练场景通常以学员驾驶操作训练为目标,根据驾照考试的评价标准进行设计。 驾驶模拟器未能充分发挥学生观察习惯、安全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的培养。 最后在模拟训练组织方面,主动驾驶模拟器具有记录和存储学员训练过程信息的功能,但记录的信息不够规范,导致教练员难以分析和评估学员模拟训练时的效果,使学员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
标准修订主要内容
本次标准修订以提高驾驶模拟器培训教学效果为核心目标,重点从培训体验、教学内容和培训管理三个维度进行改善。 其中培训体验主要包括模拟器的结构、培训功能,以及虚拟仿真(VR)、视觉跟踪等新技术的集成与应用;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模拟训练项目、训练场景要求和训练要点; 培训管理主要包括计时管理、培训过程信息记录和培训效果评估。 修订后的《汽车驾驶实训模拟器》标准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分类和型号、基本要求、基本组成和部件要求、功能配置及其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储存等10个章节 ,以及资料性附录A“汽车驾驶模拟器的基本错误操作项目”和规范性附录B“汽车驾驶模拟器预装教学课程的内容和主要训练功能要求和驾驶视景要点”。
1.以良好训练体验为导向,完善模拟器分类与结构组成要求
调整驾驶模拟器的分类方式,实现与学员驾驶模型的对接。 在标准的修订中,对模拟器的分类方法进行了调整。 汽车驾驶训练模拟器通常按照驾驶视觉呈现和动态模拟功能进行分类。 本次修订保留了该分类方法,增加了根据模拟车型、模拟车辆变速器类型、驾驶模拟器型号的分类方法。 例如,驾驶模拟器根据模拟车辆的类型分为客车(A型)、货车(B型)和小型车(C型),驾驶模拟器根据模拟车辆变速器类型分为手动挡(M型)、自动挡(A型)和手动自动互换(M/A型)。
优化驾驶模拟器的结构组成,增强模拟驾驶体验的真实感。 驾驶模拟器的结构分为驾驶舱系统、驾驶视觉系统、动态模拟装置、辅助训练智能部件和训练过程信息记录系统等五个系统,如图2所示。 在零部件方面,标准要求驾驶舱系统中的驾驶控制零部件、座椅、头枕、安全带等应选用实车零部件或仿真零部件,以增强零部件的运行仿真性。 在驾驶视觉方面,参照汽车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原理,提出了视觉显示屏幕的水平视角、投影显示图像的清晰度和分辨率等技术参数,如单视图要求显示屏水平视角应大于50°,单投屏水平视角应大于70°,多视角显示屏水平视角应大于 120°。增强驾驶视觉的仿真效果。 采用VR、人机交互、智能传感等技术,利用真实场景数据构建逼真的3D训练场景,配合虚拟头戴式显示设备进行训练,具有很强的沉浸感和强互动性,可以让学员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导向,完善模拟教学与教学管理功能要求
细化模拟教学场景重点,提升模拟训练标准化水平。 结合《机动车驾驶人培训教学考试大纲》(交运发[2022]36号)的要求,对各类驾驶的教学项目和教学内容,相应细化了训练功能要求和驾驶视景要点。明确模拟训练中的违规操作、违规驾驶操作和安全事故操作项目,在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学生观察习惯、应用交通规则的能力、识别和预防危险的能力训练 ,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例如,雨天驾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驾驶训练功能:1)应支持学员识别和遵守交通标志和标线的应用;2)支持学员学习雨天的正常操作,包括正确使用灯光、转向和制动、控制车速、保持安全距离等。同时雨天驾驶视景应满足以下要求:1)雨天的道路场景,场景图像应呈现小雨、中雨和大雨的雨量、声音和能见度的变化; 对于低速行驶的大型和小型车辆,应有系统制动时显着延长行驶距离的感官效果,以及紧急转向时车辆滑行和尾部漂移的感官效果;2)建议配置课前讲解和示范操作教学视频,帮助学生先理解再进行训练。
结合驾驶模拟器平台的特点,实现差异化的训练功能定位。 标准结合驾驶模拟器平台场景交互和动态的技术特点,针对不同类型的驾驶模拟器提出差异化的培训功能要求,引导驾驶培训行业围绕不同的驾驶模拟器构建多层次、立体的模拟培训技术体系。 例如,需要非交互式驾驶模拟器来支持学员进行基本驾驶训练; 要求交互式驾驶模拟器支持学员进行基础驾驶训练、恶劣天气和复杂路况驾驶训练、山路驾驶训练、高速驾驶道路驾驶训练、防御性驾驶训练等教学项目,鼓励和支持学生进行现场驾驶培训、一般道路驾驶培训、应急能力培训; 要求动感驾驶模拟器基于交互式驾驶模拟器的要求。 增加应急能力训练等教学项目。
加强新技术与模拟训练的融合应用,支持学员训练效果分析评价。 根据交通运输行业标准《机动车驾驶员计时培训系统计时终端技术规范》(JT/T 1302.1)的要求,标准增加了《培训过程信息记录系统》的组成部分和功能要求,并将其作为一个交互式的、动态的驾驶模拟器的必备组件,它使驾驶模拟器能够客观、真实地记录和存储车辆运动特征信息、学员的操作行为特征信息和相应的场景特征信息,实现对模拟训练课时管理,方便对学员学习行为进行分析。 针对动感驾驶模拟器,增加了“辅助训练智能组件”的配置要求,并融合了驾驶员视觉特征跟踪、生理数据采集等新技术,使模拟器能够对驾驶员模拟训练过程进行跟踪、记录和分析。 驾驶员注视特征和生理参数变化特征的功能为深入分析驾驶员的观察习惯和应激反应特征提供了条件。 标准还要求,模拟驾驶训练结束后,驾驶模拟器应能够回放学员的驾驶训练过程场景,对学员的模拟训练行为进行统计分析并展示分析结果,为学员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进行指导。
3.以强化质量管理为导向,完善驾驶模拟器性能检验方法
综合评价强化培训效果,支持驾驶模拟器质量控制。 针对驾驶培训市场上驾驶模拟器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标准取消了驾驶模拟器高低温湿度、电磁兼容、振动适应性等测试方法的要求 ; 引用国内外汽车性能试验的主观评价方法,优化了模拟器外观、驾驶舱系统、驾驶视觉系统、动态模拟装置和模拟动态功能、控制部件的功能、驾驶模拟视觉、 教学课程和培训过程信息采集传输和评价等检验方法,实现对驾驶模拟器训练效果的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