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开源Intel平台开发板质量怎么样?研勤工控边缘计算开发套件开箱
供稿:北京因智不凡科技有限公司
Intel跟随每代CPU,都会推出数种参考验证平台(RVP,Reference Validation Platform),但它们的销售仅仅针对Intel的下游厂商,广大DIY用户和小厂无缘得见。研扬公司的UP2系列平台可以考虑,我也在Minnow3项目失败后,第一时间将开源固件移植到其上。但UP2系列是封闭的,功能简单、不能定制,台企的属性在这个特殊的当下也大大减分。有没有国产的开源Intel平台开发板呢?
现在有了,研勤工控推出的核心板系列开发板完美的匹配了这些需求:国产、开源,并针对现在火热的边缘计算进行了优化,于此同时还具备高颜值。真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在2020年底,边缘计算产业联盟(ECC)发布的《工业互联网边缘计算节点白皮书1.0》中,更是被评为推荐产品。
说到工控和边缘计算,这是研勤工控解决的另外一个痛点。在这个领域,它的一个类似的小伙伴,Intel的NUC系列,销量不错,质量稳定。但使用的大部分是科研院校及系统集成商,需要自己搭配硬件和安装软件,在工业场景下,软件调试好,却不能很好的产品外化。核心板系列可以看做工业类的NUC产品,且有开源和国产化加持。
今天我们就做个开箱记!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点击链接免费领取测试样机。
https://forms.ebdan.net/ls/ashYdEPh?bt=yxy
开箱
开发套件为了满足客户开箱即用的需求,自带电源、内存和存储SSD,这点和UP2和Minnow系列不同:
自带的内存是两条金士顿4GB 2666MHz DDR4,和64GB的SSD。需要注意的是自带的SSD是短款基于SATA的SSD,背板上留有两条M.2的插座,可以自行配备NvME的SSD,来扩展存储空间和提升性能。
Intel的NUC用作工控,有一个致命弱点:只有一个网口,这极大的限制了NUC的使用环境。如我搭建的自动测试环境,本来希望用NUC来做控制主机。但NUC只有一个网口,而我需要主机一个口直连目标服务器BMC的LAN口,还要一个口连接公司网络,好做远程控制,NUC就不能满足我的需求。研勤工控开发套件很好得解决了这个问题,它一次性提供了三个网口,加上背板的M.2可以外接一个Wifi口,一次性满足绝大多数应用需求:
开发板采用全透明设计,内部器件细节一目了然,颜值相当高:
在CPU风扇上方机身上和侧面开有通风孔,散热完全没有问题。开发板还有个特点,它的机箱螺丝都是内六角的,这和它面向工控用户,即开即用,并不推荐开箱有关。这和NUC极易开箱设计不同,不过这可难不倒我这个IT工程师。马上大卸八块:
熟悉Minnowboard系列都知道,Minnowboard MAX(Minnow2)主板分为核心板,高速信号扩展板和低速信号扩展板,核心板是开源硬件,而扩展板是闭源的。研勤开发套件也有这种设计理念,系统分为核心板和扩展板:
它有两块主板通过高速套接口扣接而成,分开是这样:
CPU、内存等核心部分都在核心板上。用于工业,以稳定为主,CPU选型需要比较成熟的型号,所以我手中的这款研勤工控开发套件选择Whiskey Lake (WHL,Gen8)。用户也可以挑选TGL等比较新的型号。整个核心板采用COM-E的Type6的标准尺寸,十分小巧:
正面和背面各有一个SODIMM的内存插槽,保证是双通道的。双通道设计可提供高实时控制,及提高人工智能算法的计算性能。外围板较大:
外围板接口相当丰富。不但提供了主机背板的所有外围接口,还提供了额外两个M.2,一个SD卡接口,两个COM接口(工控常用)和一个USB2.0口,主板上还看到了熟悉的小螃蟹。
核心板小巧,核心板和外围板接口标准,这两点可以让普通工控用户可以围绕核心板做额外定制,按照应用场景设计外围板。更妙的是,核心板采用Open Hardware的开源硬件设计理念,在官网开源,这样用户完全可以照猫画虎,很方便设计出符合用户需求的工控边缘计算整机!这和Minnow设计理念完全一样,填补了Minnow系列单板终结开发后的空白,这点比UP2的设计理念和对业界的贡献要好得多。U2的这款主板已被Intel收录为主要的工业级开发用的主板,并被授权使用Intel Inside logo。
软件和性能
Windows 10下软件性能
好了,我们把机器组合起来,收集一下运行数据吧。我的这款自带Windows 10,开机速度很快。
因为是采用WHL赛扬SKU,主频比较低,只有1.8GHz,2核2线程,采用核显GT1,这和它面向工控有关。SATA接口的SSD传输速度尚可:
至于3D能力,由于核显、低主频、少内核,成绩就很惨了:
研勤工控开发套件的一个最主要目标使用场景是工业过程控制,实时性其实是它更看重的指标。衡量一个系统实时性能的重要指标, 是系统从接收一个任务, 到完成改任务所需要的时间, 其时间变化称为抖动,。依抖动将实时系统分为, 硬实时系统和软实时系统, 硬实时系统具有更少的抖动。研勤工控开发板推荐搭配Xenomai实时操作系统,它才能满足工控系统要求的实时性。从这方面来讲,不仅仅是一系列单板,而且是一整个开发套件。
Xenomai实时操作系统和性能
Xenomai是一个基于Linux平台的硬实时系统框架,其基本思路是在硬件和标准Linux之间引入一个精简的高优先级实时内核, 通过i-pipe完成硬件中断处理和任务第一级分配。硬实时任务由高优先级实时内核完成, 普通任务由标准Linux处理. 同时Xenomai还提供一个硬实时开发框架方便应用开发, 另外也提供一个接口适配层,可以适配例如VxWorks, pSOS等应用. Xenomai基本系统架构如下图:
研勤工控开发套件支持Xenomai框架的硬实时解决方案, 提供基于Linux 4.19 长支持周期内核为基础的Xenomai内核安装包, 内核安装包以deb文件格式提供:
分别是内核deb文件, 内核调试信息deb文件, 内核头文件deb文件和libcdeb文件。如果需要使用Xenomai框架,首先在发套件安装Ubuntu 18.04 桌面版。整个安装过程非常简单和顺利, 安装完毕重启机器进入系统后, 拷贝上述三个文件, 使用dpkg安装后重启操作系统, 再次启动时发现在Grub启动高级菜单中增加了”Linux 4.19.59-xenomai”启动项目, 选择此项目启动系统, 系统启动后, 可以通过系统日志文件检查Xenomai框架已经成功运行。
安装完毕, 现在可以测试一下开发套件硬件在Xenomai系统下的实时性指标了, 测试使用Xenomai 3.1官方应用包的latency测试程序。以250微秒为测试程序运行周期, 连续运行48小时, 检查latency测试程序的最大抖动。同时为了模拟系统真实运行环境, 系统同时运行Qt图形测试应用和使用stress应用程序为系统CPU, 内存, SSD存储增加运行负荷。
以下为系统实际运行时截图:
系统连续运行48小时, 在这种系统负荷下, latency测试程序的最大抖动时间控制在10微秒以内,这个抖动成绩非常优秀, 完全达到了一个生产过程控制器的实时性需求。
结论
国内Intel平台开源硬件缺位这么长时间,研勤工控开发套件的出现可谓正逢其时。我这里也用它搭建了百敖的分布式自动测试平台,下一次我给大家详细介绍这方面的信息。它不仅仅是一系列开源单板,还是一套开发套件,帮助实现在Intel平台的工业使用情境下,实时性的要求。其他还有很多特色服务,如满足单板CPU可以定制、BIOS可定制等定制化需求,并可在90天内完成交货,适用于小批量的边缘计算设备,强烈推荐大家试试。对产品感兴趣可点击扫描下发二维码或链接,免费获取测试样机。
https://forms.ebdan.net/ls/ashYdEPh?bt=y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