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浪费,干旱,水资源危机背后,如何做好水管理?

供稿:麦克传感器股份有限公司

2023年8月24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启动核污染水排海,至今已累计排放五轮,总排放量超3.9万吨;2019年,英国塞拉菲尔德核设施被曝出现核泄漏,“官方已掩盖至少三年”,且泄漏可能会持续到2050年;加之近年来频繁出现厄尔尼诺、拉尼娜等异常自然气候景象,世界多地已拉响了水资源短缺的警报……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水安全是生存的基础性问题。从种种迹象来看,在水资源污染、气候变化、需求增加的多重背景下,全球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教科文组织代表联合国水机制发布的新报告显示,时至今日,仍有22亿人无法享有安全管理的饮用水服务,35亿人缺乏安全管理的卫生设施,且这一情况还在不断加剧恶化中。


伴随全球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水资源危机开始进一步蔓延。如何更好的保护水资源、利用水资源,正成为全球国家亟待解决的课题。


地球:不缺水,又缺水

1972年12月7日,阿波罗17号宇宙飞船运行至距离地球4.5万公里处时,曾拍摄过一组著名的地球照片,其外貌就像一颗小孩子玩耍的蓝色弹珠,这是因为地球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从太空中看地球,地球就像是一个被水包围的蓝色球体,故而地球又被称为水球。

 

image.png


1972年阿波罗17号拍摄的地球

既然是“水球”,又缘何缺水?这还需从水资源分布状况说起。


地球上的水,有海洋水、湖泊水、河流水、地下水、大气水和生物水等各种形态,地球表面约71%被他们覆盖。但在这之中,海水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约占全球总储水量的96.5%,陆地咸水占0.97%,而能够供人类使用的陆地淡水,仅占到了2.53%,再除却7成左右存在于两极和高山间难以利用的淡水,人类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只占地球总水量的0.26%左右。


此外,随着人类迈入工业社会以来,,一方面人类生活、生产的用水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未经处理的废水、废物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及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等造成的水体污染,加剧了可利用水的减少,使原本已经紧张的水资源更显短缺。


即使人类目前可用的水资源总量已经非常有限,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全球用水量却逐年增加。从1960年到2014年,全世界的用水量增加了250%,但目前全球人均供水量比1970年减少了1/3,据联合国预测,到2030年,全球水需求将超过其供应的40%,水资源危机,迫在眉睫。


中国水资源“三条红线”

将视角拉回到中国,我国的水资源现状同样不甚乐观。


中国也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不足2200立方,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正常年份全国年缺水量达400多亿立方米左右,有近2/3的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与水资源面临严峻形势不相适应的是,水资源开发过度、利用粗放、污染严重等问题相当突出,全国单方水国内生产总值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是发达国家的4-6倍,水功能区达标率仅有42.9%。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和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我国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


在此背景下,2011年,“史上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出台。时值“十二五”开局之年, 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正式公布,文件明确提出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着力解决当前水资源过度开发、用水浪费、水污染严重三大突出问题。实现在有限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约束下,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对水资源的合理需求,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改善水环境的期盼。


文件中指出,将2030年水资源管理目标作为“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即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7000亿立方米以内;用水效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40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以上;主要污染物入河湖总量控制在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范围之内,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


从“治水”到“智水”

中国水务治理历史悠久,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水务技术的深度融合,水务领域发展正在从“治水”到“智水”阶段的转变。基于互联网、物联网、智能传感、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对供水、排水、节水、污水处理、防洪等水务环节进行综合运营管理,以此来实现水务行业的生产控制智能化、工艺设备集成化、数据监测资源化精确化、决策管理智慧化,实现水务协同管理、水资源高效利用。


据《2021年中国智慧水务行业全景图谱》显示,我国智慧水务正呈现出井喷式爆发增长。从国家政策导向来,智慧水务行业发展经历,大体分为自动化1.0—智能化2.0—智慧化3.0三个阶段。


智慧水务1.0阶段,以自动化控制为重点,着眼于仪表、设备等硬件设施的工艺优化与升级,实现数据采集与机器操控的自动化进程;


智慧水务2.0阶段,以智能化信息建设为重点,相继搭建企业水务系统和数据库,实现水务行业的数据采集、信息互通、数字化应用等,打破工业化与信息化壁垒,初步形成城市水务系统与管理体系的信息化建设;


智慧水务3.0阶段,以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的综合应用为重点,将智慧化与水务深入融合,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分析与处理,加强资源整合与共享,加速水务综合管理的精细化、动态化、协同化、高效化进程,全面提升水务综合治理能力。


当前,智慧水务建设已成为我国传统水务领域转型的重要方向。但由于市场集中度低、缺乏标杆企业领导、技术落地管理滞后、数据安全保障未建立、资金投入不足等瓶颈与难题,制约了其发展升级和市场扩张,导致行业市场尚未形成规模,多数水务企业仍处于2.0阶段。下一阶段,政府和企业的重心将放在智慧水务3.0阶段的全面推广和扶持上。


麦克传感赋能智慧水务3.0

具体到技术上看,想要实现智慧水务3.0,离不开基本架构的技术升级,这主要包括感知层,传输层,数据层,应用层。

image.png


从市场格局看,随着智慧水务行业热度持续升温,企业与资本开始密集进入各大细分赛道。由于我国智慧水务行业发展起步晚、时间短,目前系统集成服务商并不多,但在上述的多个细分领域已经涌现出了行业龙头企业。


成立于1993年的麦克传感,传承于我国首个传感器研究所,是我国最早一批从事传感器研究的机构。经历多年的改革发展,公司现已成为工业测量领域全球知名的传感器制造及解决方案服务集团化公司。


30多年来,麦克传感市场业务涵盖压力、液位、温度、流量等各类工业仪表,尤其在水资源领域深耕,为用户提供先进、环保、可持续的水务处理解决方案。


在不久前举办的全球环保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环保展——慕尼黑国际环博展(IFAT Munich)上,麦克传感携带智慧水务综合解决方案亮相展会,涵盖水利水文、农业灌溉、海水淡化、地下水监测、城市供水排水、污水处理等应用场景,向世界传递中国式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理念,全方位助力全球水处理行业低碳发展。

 

image.png


当前,水资源管理行业正面临着全球范围内的重大挑战,这些挑战与能源和水资源短缺的全球现状,共同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发展。


在产业出海的大背景下,麦克传感希望能通过绿色低碳、高效节能、可循环利用的产品方案优势,致力解决废水、污水、废物处理和循环应用领域的发展和创新,为全球水资源保护与应用贡献发展力量。

发布时间:2024年5月31日 10:52 人气: 审核编辑:李娜
更多内容请访问(麦克传感器股份有限公司

我有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