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疯抢的智能马桶盖与中国制造业升级
春节期间,有多达45万中国游客赴日消费,购物消费近60亿元人民币。除电饭煲等传统畅销商品外,一种具有除臭、温水冲洗、烘干、抗菌等功能的智能马桶盖成为今年的购物新宠。日本当地媒体称,在中国旅游团光顾的一些日本电器店中,“马桶盖几乎处于断货状态”。然而,有媒体报道,有购买者发现购回的智能马桶盖产地竟是杭州。
消息一出,不免引发一轮关乎崇洋媚外的口诛笔伐。其实,在日本智能马桶盖遭疯抢这一事件上,以崇洋媚外或虚荣心论之未免简单到略显粗暴,以之与假洋品牌相比称其为“一只马桶盖的日本自由行”更是完全的误解。
在国外不买国产货多少有虚荣心的成分,但这更多体现在奢侈品消费上。对于实用的家电、家居用品及日用品等,产地背后更重要的意义是品质。如“日本制造”的小家电,“意大利制造”的皮具,“法国制造”的香水和“德国制造”的汽车,都是品质的象征。
不多纠结购买者的心态,换一个角度从生产制造的角度来看,“中国制造”的智能马桶盖,能经得起日本品牌严苛的品质控制,说明中国有制造高品质产品的实力。据悉,不少日本公共设施用的智能马桶盖都是“中国制造”。
在中国制造业抑或各行业的转型升级问题上,产品品质一直是瓶颈,颈身不是能力而是意愿。不只是智能马桶盖,众多高品质加工贸易产品早就证明了中国具备这样的能力,但这并不代表在国产商品上中国制造商有生产高品质产品的意愿。
很多中国制造的高品质产品只供出口,在国内市场却没有销售,例如,中国游客在日本购买的售价150元一斤的天价大米“一目惚”就是在辽宁盘锦生产的,但这种大米的种植是严格按照日本水稻种植模式进行有机栽培,不喷对人体有害的化学农药也不人工灭虫,产量不到一般大米的六成,国内农户起初不愿意种植,是得到补助后才逐渐接受。
在监管、意识、行业环境等众多因素作用下,国内市场往往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尴尬局面,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正是其中典型,于是制造商更愿意生产低品质低价的产品而非高品质而相对高价的产品。
如今,中国已逐渐告别追求温饱进入追求品质的时代,如何通过政府与社会的合力鼓励高品质产品、形成良性市场,实现品质升级,最终形成“中国制造”的品质口碑,是产业升级中基本而长远的课题。
况且,即使中国游客在购买时已获知智能马桶盖是“中国制造”的,可能也不会影响他的购买意愿。因为被疯抢的智能马桶盖实际上是一个多功能洁身器,和只有盖子功能的普通马桶盖之间的区别,约等于智能手机和绿屏键盘手机的区别,不太能算同一种产品。智能马桶盖的人性化功能与良好体验是设计决定的,正如大家喜欢iPhone是因为苹果公司的设计,是不是富士康生产、在哪里生产并不那么重要。
当然,后续报道显示国内也有智能马桶盖,且不说在国内买不到日本的特有型号(松下官方承认日本特有型号品质更优),即使能买到在国内也未必会买。因为在日本,智能马桶盖是建筑物标配,从酒店、住宅到公共设施都装配了,购买意愿是在日常的良好体验中自然产生的,在国内没有这样方便地进行客户体验的环境。品质与体验,就是“一个马桶盖的日本自由行”和只能满足虚荣心的达芬奇家具“海外游”完全不同的地方。
由此可见产品设计理念与客户体验的重要。从产品的设计、品质到客户体验,是一个连贯的链条,共同决定了产品的成功与否,这是现代的制造商必须考虑的现实。无可否认,研发设计到制造再到销售,利润呈“M”字形,制造业本身利润率相对更低,但如果因此割裂开来,只会更损害自身利益。
杭州产的智能马桶盖在日本被中国游客抢购,与其说是一个崇洋媚外的故事,不如说是一个设计升级、品质升级与体验升级多方位结合的制造业转型升级启迪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