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仿真 | Marc流体压力密封渗透功能

供稿:海克斯康制造智能技术(青岛)有限公司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流体压力渗透分析方法。该功能捕捉了流体被压入橡胶密封圈和壳体间渗透效果,从而无需直接对流体进行建模。


该Marc仿真功能基于接触压力,并考虑了接触面渗入流体的影响。流体压力可以逐渐渗透到接触表面下方,以模拟流体在压力增加时的效果。


image.png


以下示例用于说明该过程。如图2所示的D形密封圈首先在安装阶段被压缩,然后施加流体压力。压力载荷施加在密封圈的整个边界上,该边界表示最终可以施加压力的区域。在此过程中,压力在渗透之前不会激活。这意味着它暴露在流体中。定义了一个初始渗透点,以指定流体压力最初活跃的位置。从起点开始,通过沿边界注压直到接触区域或负载末端来找到湿区。当负载在负载箱中激活时,就会发生这种压力显示。然后,随着负载的增加,当接触应力低于用户定义的阈值时,渗透区将在接触区下方生长。这里有两个效果。首先,随着压力载荷的增加,密封圈会膨胀并增加接触压力。其次,压力载荷在接触下渗入,降低了接触压力。如果第二种效应更大,密封圈就会泄漏。此过程可以用Marc2024.2版本进行实现。


压力渗透的仿真探测过程:

a) 施加预载荷,压缩橡胶密封圈;

b)在初始浸湿表面上施加载荷,暴露于油压时压力激活;

c)在部分渗透区域压力下降;

d)增加压力;

e)如果接触压力小于阈值;

f) 扩大渗透面 继续迭代,直到渗透表面压力达到最大面积,无法再继续渗透。


图3比较了两种情况,其中唯一区别密封圈和端盖接触面宽度差异性,及密封压缩量差异。接触面宽度越大,密封圈端面和端盖之间的间隙越小,密封效果越好。在第一幅图中,密封圈中的压力足够高,可以防止泄漏,但在第二幅图中间隙太大。在流体压力增加过程中,接触压力降至阈值以下,密封圈开始泄漏(流体压力在密封圈的两侧)。


image.png

图3:流体渗透分析结果对比


该案例可以参照Marc2024.2用户指南实例e134,帮助中对密封压力泄露有完整案例demo和详细的操作步骤说明。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23日 22:53 人气: 审核编辑:唐楠

我有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