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万物,通四海,昆仑海岸以物联网基因向水务行业输送东风
供稿:工控网
AI等技术涌现之下,中国传统行业正焕发新的生机,其中具备代表性的便是水务行业。近年来,水务行业在创新方面呈现出独特的格局,立足多元化场景,攻破应用型创新,是该行业的产业升级之道。供水、排水、污水处理,水务行业的每个细分领域都大不相同,其中的每一条“支流”都大有文章。历经长期的磨合与发展,水务行业正将物联网、AI、大数据等技术汇入行业,通过调整工艺和适应地理环境,形成以应用为驱动的创新模式。
在此技术浪潮中,昆仑海岸作为一家深耕传感器领域30年的企业,经历了市场的不断演变与行业的技术更迭。从初期的多元布局到如今聚焦水务行业,昆仑海岸的转型决策展现了其对市场趋势精准的把握和前瞻性的战略眼光。正值新年伊始,中国工控网有幸与北京昆仑海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伯林进行深入交流,详谈这一刚刚跨过30大关的企业,如何将“聚焦”这一战略发挥到极致,打通复杂而多变的水务行业。
深耕物联网30年,昆仑海岸选择聚焦水务行业
物联网行业具有明显的碎片化特性和项目制属性,行业内的各大玩家普遍朝着产品一体化方向发展,并在自身擅长的领域进一步深化布局。昆仑海岸自成立以来便专注于传感器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最初并未锁定特定行业。然而,随着行业技术的共性日益增强和同质化竞争的加剧,自2018年起,公司将战略重点转向环保行业,尤其是在水处理领域进行深入挖掘。这一“聚焦”的决策源于公司对环保行业持续增长潜力的精准判断。
刘伯林指出:“环保行业在中国未来几年不会出现显著收缩,尽管可能会有波动,但总体趋势依然向上。”这是因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工业废水排放的增加,水处理需求持续扩大,民众对环保的需求愈加迫切。
然而,水处理行业也面临着不少挑战。建筑行业的萎缩、财政紧张以及资金压力的加大,直接影响了对水处理行业的投入,构成了行业面临的矛盾:一方面政府投入有限,另一方面废水处理等需求却日益增长,日渐迫切。
尽管如此,昆仑海岸依然看到了巨大的市场机会,尤其是在农村供水和工业污水处理方面。刘伯林表示,农村供水工程是公司目前的最大业务板块,占比高达70%。这一份额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特别是“村村通”供水工程的推进。此外,园区污水处理系统、港口水处理等项目也为昆仑海岸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刚刚过去的2024年恰是昆仑海岸成立30周年,公司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提高效率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这一年,昆仑海岸通过持续创新和技术提升,在消毒设备和一体化净水设备等产品上取得了显著进展,同时提升了设备的远程可调配性和利用效率,尤其在流程工业中常用的远程调配和数据交换技术的应用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刘伯林提到,尽管公司最初专注于物联网领域,但现在已经渐进式地转向软硬件一体化,不仅提供传统的硬件解决方案,还着力于研发自控系统和信息化系统,并逐步进入更加专业化的细分领域。为了更好地服务这些领域,公司深入了解相关行业的工艺和流程,将物联网技术与生产工艺紧密结合。例如,在压力传感器的应用中,公司不仅关注压力数据的采集,还能根据数据实时调控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例如污水处理中的加药比例和出水流量等,从而实现精准控制与优化。
深度剖析行业痛点,全方位输送创新方案
围绕“聚焦”这一关键词,昆仑海岸以水为基底,向这个行业的“支流”充分扩张,并在具体的市场布局上也有更加清晰的规划。
2024年年末,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制定的重点任务中指出,要编制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行动计划,因地制宜对城镇供水、排水等市政基础设施进行数字化改造升级和智能化管理。可以看出,此方面市场空间正待挖掘。
刘伯林提到,当前昆仑海岸最大的项目是针对农村地区的供水工程,特别是“村村通”供水计划。这类由国家投资项目的建设地点主要集中在偏远地区,目的是解决数百万农村居民的用水问题。为保证此类项目的供水稳定顺利,需克服三方面的难题:偏远地区供水的稳定性问题,长期运维问题,以及远程故障解决问题。
基于上述挑战,昆仑海岸通过长期实践和考察,采用了一体化净水设备、消毒设备,并通过信息化系统和远程运维技术,搭建了从硬件到控制系统的全方位解决方案。通过这种模式,昆仑海岸不仅提高了水处理的效率,也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和长期稳定性。
“我们通过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保证设备可以远程调节和自动运行,即使在偏远山区,也能高效实现运维。”刘伯林进一步补充道。
其中,通过智能水表进行远程抄表是其中具备代表性的一项改造。在许多城市,智能水表已经借助物联网技术实现了远程抄表,然而在农村地区,老式水表仍然普遍存在,抄表员需要到现场拍照并上传至服务器进行识别,会出现因信号太差和人工遗漏带来的各类问题,但考虑更换成本问题且水表分布广泛,这类现象长期以来尚未得到充分解决。
针对此问题,昆仑海岸开发了一款手工抄表识别软件,将依赖云端的识别技术移植到手机端。这个App支持在没有网络信号的情况下,直接在手机端完成水表的识别,同时该识别系统专为水表研发,其精准度和可靠性更高,能够准确识别市面上所有型号水表的数据,充分保障数据准确性。
而在智能抄表之外,昆仑海岸正将此类小型场景所需的软件功能集成到端侧,提升硬件设备在不同环境中的智能化水平。特别是在农村等地理位置偏远且分布较为分散的地方,这种功能的集成和应用能为其提供极大的便利。上述在“村村通”项目中取得的进展,也是昆仑海岸2024年主要成就的一个缩影。
在“村村通”供水项目之外,昆仑海岸也深入行业工艺核心,为水处理行业“AI小模型”的探索做出积极贡献,其成果已应用于北京某水厂污水处理项目。具体而言,该水厂作为一座规模较大的污水处理厂,日处理量约为12万吨,其中采用MBR膜过滤工艺进行水处理。然而,MBR膜每使用五年后会因沉积物堵塞需要更换,但在换膜时,新的滤膜与旧膜的过滤效率等参数会有所不同,现有的PLC控制系统是按照旧膜的参数进行配置的,这导致新膜和控制系统之间的效率不匹配,影响水处理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昆仑海岸引入了云边端技术和算法控制器,通过本地安装小型控制机(类似“盒子”)收集数据并上传至云端进行计算。这些数据被用于优化PLC控制系统,对工艺中涉及的100多个变量进行分类和精确控制。在此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是随着数据量的增加,仅靠预设的逻辑控制已无法满足更新的需求,因此必须引入算法控制器,通过模型优化PLC控制系统的逻辑,从而实现更加灵活的管理。而这个算法控制器便是行业AI小模型的具象化,通过该模型计算,可以精准调节这些变量的相互关系,从而确保水厂更换新的过滤膜后仍能保持最佳的过滤效率。
昆仑海岸对于AI方面的布局,恰恰彰显了其“聚焦”的理念。在当今迅速发展的科技浪潮中,唯有“聚焦”才能使创新不迷失方向。在AI技术涌现的当下,做任何技术,尤其是AI技术,都不是简单地泛泛而谈,唯有精准且聚焦,才能真正领会工艺中每一个细节,进而赋予真正的科技力量,解决行业中的实际问题。
从“降本增效”到智能升级,由点及面引领水务行业变革
若想预知行业趋势,需先纵观近几年的水务市场波动。刘伯林认为,行业最大的变化是市场需求的转型,从过去的“拓展型”需求转向“降本增效”。“以前,水务企业更关注日处理水量的增加,但现在,他们更关心的是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提高水处理效率,降低水资源消耗。”刘伯林指出。
对于昆仑海岸来说,顺应这一趋势,谋划未来战略的关键是如何更好地结合物联网技术和行业工艺,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我们不仅仅是做物联网设备,更要深入到每一个细分领域,了解其工艺和流程,并紧密结合,才能真正为客户提供高效、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刘伯林谈到。
目前,昆仑海岸仍在积极探索云边端一体化的技术应用。提升分散型设备、边缘设备的协同工作能力,进而提高设备效率和服务质量。在此方面,AI的快速发展也为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尤其是在云边端三位一体的技术架构中。而AI正在飞速发展的自学习能力,这也是其区别于传统技术的关键。未来,这项技术将发展成熟并引入水处理等细分行业,系统会以此为工具不断优化决策,使整个系统更加智能化。
此外,昆仑海岸在AI方面的应用探索正逐步从单点优化向系统性智能升级迈进。刘伯林提到,昆仑海岸的目标是将多个水厂的数据连接起来,形成一个云端智能系统,借助这个集成性网络让不同水厂之间的运行更加协调和智能,进一步提升整体运行效率。这一目标与国家正在大力推动的城乡水网一体化相向而行,若真正实现水厂间互联协作与数据共享,必将大幅提升推动智慧水务的创新发展。
展望未来,刘伯林表示,昆仑海岸将继续深化AI的应用,并结合硬件技术的不断突破,推动软硬件产品标准化的发展,以实现更加智能化的技术解决方案。这既是对行业未来发展的预判,也是昆仑海岸的战略发展的核心方向。2025年,新的一年,乙巳青蛇逢双春,愿昆仑海岸求变求新,破立并举,继往开来,为广大新老客户提供更好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