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华2015智慧城市案例精选集(六):中日友好医院打造移动护理,力促服务再升级

供稿:研华(中国)公司

  • 摘要:将护理移动化,减少重复劳动提升医护人员工作体验,使他们能将更多时间和精力聚焦到患者的直接服务中,会让患者的满意度变高,是移动医疗的第一步。

【背景介绍】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始建于1984 年,在1993 年就被评为国家三级甲等医院。在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秉承“患者至上,文明行医”的办院宗旨,先后被评为北京市“十佳”医院与中国“百佳”医院,2001 年被列为中国中央保健基地医院,2008年被指定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惟一收治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和中高级官员等的定点医院。


    作为北京中日友好医院ICU 病房的护士,张护士怎么也没有想到原本繁琐的病患生理数据采集与录入工作程序突然得到了大幅度的简化,不必要的重复数据录入操作消失了,原本容易出错的工作环节也被杜绝了。

    这一切变化都始于2012 年10 月,当时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开始在ICU 病房使用18 台移动医疗车。在使用移动医疗车之前,护理人员在病区采集了病患数据之后,需要回到护理工作站再重新将数据录入到电脑中。而当护理人员使用移动医疗车执行医疗护理作业时,可以直接记录病患当下的血压、体温等生理数据,并将这些数据实时同步到医院的医疗信息系统之中,护理人员不再需要回到护理工作站录入数据,自然也就避免了在病房与护理工作站之间来回奔波,也就有更多时间精力关注病患的身体状况或及时回应病患的需求。护理人员还可以实时查询与核对病患的用药记录以确保用药安全。


移动医疗车力促医疗服务再升级

    作为中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直属医院,中日友好医院肩负着担当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省院合作远程医疗政策试点医院的重任。远程医疗是指病患即便在医院外更广的范围都能接受医疗服务,如专家远程会诊、远程示教观摩、应急救护、家庭监护等。

    然而传统医疗服务如何演变才能实现远程医疗呢?从国际经验看,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经过数字化与移动化二个阶段后,最终达到远程医疗的目标。在第一步数字化阶段,医疗机构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对海量医疗数据的管理与办公协同自动化,为此医疗机构将导入电子病历(EMR)、医疗影像撷取与传输系统(PACS)、临床信息系统(CIS)等软硬件设施构建自己的信息化基础架构。

    中日友好医院信息技术和管理部规划管理办公室临时负责人夏沁芳表示,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目前已经完成第一阶段进展到第二阶段——医疗移动化。对于医疗机构而言,第二阶段的目标是提升病患和护理人员的自由度与便利性。因此,医院在这一阶段将应用医嘱处理系统(CPOE)、无线实时定位系统(RTLS)、移动医疗车等软硬件设施扩展原有信息化基础架构的功能。为了提升医疗服务的移动化程度,从2012年开始,中日友好医院在ICU 病房等病区逐步推广使用研华的移动医疗车,目前院内有104 台移动医疗车服务于包括ICU 病房在内的众多病区。    


查看全文,请点击下方链接下载:研华 物联网 智慧城市创新2015案例精选集。

下载地址:http://c.gongkong.com/advantech/m83078.html

发布时间:2015年8月4日 11:35  人气:   审核编辑(李晨晖)
更多内容请访问(研华(中国)公司
相关链接

我有需求